找到相关内容98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发扬佛教优良传统

    佛教答问选录》中也指出:"佛教有四众弟子,出家二,曰比丘、比丘尼;在家二,曰优婆塞、优婆夷。此四众出家在家虽殊,而可以称僧(即众义)则一也。"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,出家众的建设仍然重要,出家众应当得到在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142956.html
  • 现代佛教的醒思--如何修行·如何护法

    修行,没时间煮菜煮饭,只好去乞食,所以比丘一定要修行,才对得起优婆塞、优婆夷供养的食物。如果自己的修行不及格或不合宜(不配接受供养之物),比丘就会变成一个在街上讨食的乞丐或是饿鬼,终究会下地狱。因为他是一个盗取者、是骗子,只是借由比丘的身分做幌子而已,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。 比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机会可以骗人呢?一方面也是因为优婆塞、优婆夷的愚蠢,盲目地供养和尚,没将和尚供养成和尚或真正的比丘,却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3045222.html
  • 中国比丘尼僧团的发展情况

    佛陀以慈悲济世的精神,提出了一切众生平等的主张,从而建立了由四众组成的佛教教团,即出家众的比丘、比丘尼,在家众的优婆塞、优婆夷。产生之始,就从根本上震撼了印度四种姓制度和男女的界限,相应提高了贵族社会及平民、奴隶的政治地位,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欢迎,动摇了婆罗门种族牢牢垄断的、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祭祀大权,也否定了男人独享的神权地位,妇女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妇女,也开始了佛教的宗教生活,进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350196.html
  • 香港的佛教

    ldquo;香港佛教联合会”,由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共同组成。到1990年,共有会员一万多人,团体会员二百多个单位,是香港政府、香港居民最重视的宗教团体。   香港佛教联合会三十年来...

    张曼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3250507.html
  • 佛教史上最早的居士

    ,成为第一位具足三归,五戒清净的优婆塞(男居士)。   这时佛现出隐在身后的耶舍,父子相见。耶舍的父亲十分欢喜,要耶舍随他回家,耶舍说我已出家,不再过世俗的生活了。佛告诉耶舍的父亲,可以请佛及比丘到家...

    哈 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2650932.html
  • 与情欲有关的戒律

    与情欲有关的戒律  /明法比丘  所有的欲望都是导致痛苦及生死轮回,因此,佛陀教导离欲、断欲,佛弟子应依教奉行,倘若无法立即离欲、断欲,应生惭愧心,有所警惕,不可因社会风气开放而尽量发挥情欲,行颠倒行。  欲界众生以男女欲望最深重、最难缠、最难脱困的项目之一,所以,佛陀制定戒律令弟子渐次或立即离男女欲有所遵行之依据。佛陀对在家众(优婆塞、优婆夷)制定五戒,其中一条是“离邪淫”,此条并未制止夫妻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852419.html
  • 芥子纳须弥

    芥子纳须弥 罗伟国 陈琪    佛教能够流传千年而不衰,有多种原因,但其中有一条重要原因,就是它的宽容,或者说,它能包容一切。我们在拜读佛典时,常常会发现一些很值得回味的东西。如《四分律》第五十三卷中,记有一则关于打喷嚏的趣事:  时世尊嚏。诸比丘咒愿言:“长寿!”诸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亦言:“长寿!”大众遂便闹乱。佛言:“不应尔!”时有居士嚏,诸比丘畏慎不敢言“长寿”。居士...

    罗伟国 陈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5353974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里的成语

    而对其他佛置之不顾,用来比喻人有厚有薄,看人行事。   《金刚经》的最后一段经文是:“佛说是经已,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一切世间天、人、阿修罗,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”...

    朱瑞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0253981.html
  • 部派佛教与杂阿含

    必须检讨诸文献所传杂阿含之内容。若由四分律、五分律,僧祇律所揭杂阿含等内容入手,则较为方便。   法藏部四分律卷五四以“杂比丘、比丘尼,优婆塞、优婆私、诸天、杂帝释、杂魔、杂梵王&...以“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天子、天女之说”为杂阿含之内容,与法藏部之说相似。大众部所属摩诃僧祇律卷三二则认为杂阿含是“根杂、力杂、觉杂、道杂”等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2855336.html
  • 略论杀戒

      《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》中对杀戒的描述极为详细,下面的分析旨在从中理出一个头绪,为后面的安乐死分析提供一个依据。这里依次需作三层区分,即犯与无犯、可悔与不可悔及可悔的轻重。  先谈区分犯戒与不犯戒(无罪)的标准。有两种情况的杀人行为是不犯戒的。(1)对行为本身的不自觉,即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如:  若狂、不自忆念杀者无罪。  有居士起新舍,在屋上住,手中失梁,堕木师头上,即死。…佛言:“无罪。...

    邵勤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12055623.html